留下書舍
公民司法認知── 由起訴到審訊的香港法律101 // 法庭線
公民司法認知── 由起訴到審訊的香港法律101 // 法庭線
Couldn't load pickup availability
Description
內容簡介
為何有些證據可以呈堂,有些卻不會考慮?
明明是公開聆訊,有些內容卻不能公開?
「死因研訊」到底有何意義?
法官可否加入戰團盤問被告?
被錯判罪成的被告人,怎樣才能還自己清白?
法庭理應秉行公義,理想與現實有甚麼落差?
香港法庭絕大部分聆訊均開放,讓司法程序公開於人前。但對於沒有受過法律訓練的公眾,法
律有時很複雜。《法庭線》一直希望拉近公眾與法庭,藉成立兩周年推出本書,嘗試從讀者關注
角度,探討香港刑事審訊的程序、概念和原則,以及法律制度,輔以近年公眾關注的案例及新
聞人物訪問,側面記錄因各種原因被牽扯進入法庭的人,與他們的故事。
「法律101」為《法庭線》欄目,定期刊出介紹香港刑事審訊程序、法律制度文章。本書輯錄兩年
來刊出的逾30 篇文章,按主題排列整理,並加入最新案例重新編訂。
本書特點
※法庭新聞媒體《法庭線》首本法律知識普及書
※以超過50宗近年案件為例,述說在香港法庭實踐的法律制度、原則和概念
※深入淺出,以簡明筆觸解釋刑事審訊程序中的常見程序
※公眾關注案件的現場採訪照片
作者簡介
《法庭線》
《法庭線》是2022 年5 月開始運作的香港法庭媒體,由前法庭記者創立,秉持獨立、準確和持
平的新聞原則,盼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繼續在香港和法庭現場,見證記錄。
網站:https://www.thewitnesshk.com
目錄
序
推薦序——陳文敏
推薦序——劉進圖
推薦序——李立峯
自序—— 陳婉婷:來一場社會實驗
自序—— 陳信熙:寫在兩周年之前
編者的話
第一章:程序篇由檢控、答辯到審訊
落案起訴之後有甚麼程序?
甚麼是「9P」?保釋程序為何不能報道?
「可公訴罪行/簡易程序罪行」有何分別?
甚麼是「87A」?交付程序為何不能報道?
何謂「交替控罪」?是否等於加控?
法庭裁定「表證成立」是甚麼意思?
101 Q&A:律師、大律師有何分別?
第二章:審訊篇控辯博弈舉證、盤問與證人
甚麼是「舉證責任」與「無罪推定」?
甚麼是「犯罪意圖」?如何證明?
甚麼是「傳聞證據」?是否一律不可呈堂?
為何「警誡」如此重要?甚麼是「案中案」?
偷拍、偷錄證據可否呈堂?
甚麽是「司法認知」?哪些事實毋須證明?
「證人」有幾多種?可否拒絕出庭作供?
甚麼是「盤問」?向證人發問有何規則?
甚麼是「法官加入戰團」?
何謂「公眾利益豁免權」(PII)?
何謂「法律專業保密特權」(LPP)?
甚麼是「永久終止聆訊」?何時可申請?
101 Q&A:律師可否為有罪被告辯護?
第三章:判決篇刑罰種類、刑期扣減與上訴機制
何謂「認罪扣減」?怎樣才能獲減刑三分一?
「紐頓聆訊」何時會召開?如何影響判刑?
何謂「簽保守行為」?是否等於撤控?
「教導所/勞教中心/更生中心」何時適用?
刑期何時「同期執行」?何時「分期執行」?
甚麼是「三審終審制」?何時需要許可?
專訪:聽障青年被控襲警罪成重審洗脫罪名
近4 年爭取公平審訊之路
101 Q&A:「大砲」、「釘官」、「豬乸」是甚麼意思?
第四章:制度篇由普通法、人大釋法到陪審團
甚麼是「普通法」?
甚麽是「人大釋法」?
甚麽是「司法覆核」?誰有資格提出?
甚麼案件會有「陪審團」?由甚麼人組成?
甚麽是「訟費」?獲判無罪需否支付?
甚麼是「法庭之友」?他們代表誰?
「死因研訊」有何作用?會否裁斷致死責任?
專訪:爭死因研訊勝訴
南丫海難難屬破沉默受訪:「係佢哋堅持先有希望」
專訪:抑鬱聾人出院翌日跳樓亡死因研訊留下疑問與傷痛家屬:希望真係有天堂
101 Q&A:庭內可否拍照繪畫?旁聽有甚麼禮儀?
法庭線兩周年工作報告
Collapsible tab
Add additional product informa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