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壹陸
極權下的日常生活:見證者的回憶與記錄 // 徐賁
極權下的日常生活:見證者的回憶與記錄 // 徐賁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說明
內容簡介
徐賁教授繼《暴政史》 及《極權下的人性:文學中的集中營與惡托邦》後,把視角從集中營拉闊至製造集中營的社會:納粹德國和史達林蘇聯。透過剖析在這兩個極權國家裡活過的人的見證敘事,揭示在極權之下過著「正常生活」的人,其內在的心理狀態及面對的外在環境,都是複雜而多變的。讓我們對這段黑暗時期的歷史有更立體和豐富的認識,幫助我們分辨和預防極權的滋生,甚至當極權臨到的時候,個人懂得如何自處。
目錄
前言 極權下的自我文獻及其解讀
第一章 第三帝國的回憶錄和準自我文獻
1 第三帝國回憶錄的政治因素和人文主題
2 反希特勒回憶錄中的人文主題
3 德國國民性?還是一代德國人的習性?
4 旁觀者社會和「與狼共嗥」
5 怎麼辦和往何處去
6 安身立命與流亡海外
7 準自我文獻的日常生活記錄和評論
8 既是個人又是公共的記憶
第二章 歷史窗口期的史達林時代回憶錄
1 時代夾縫中的回憶和信仰幻滅
2 受命運眷顧的倖存者
3 幻滅與生存:集中營中的喪子之痛
4 記憶是生命的救贖
5 與古拉格受難者一起見證
6 史達林時期回憶錄的雙重歷史背景
第三章 納粹德國日記裏的國民大眾和猶太人
1 納粹時期的不同類型日記和多面形態
2 認識日常生活:日記與回憶錄的互補
3 從日記的自我文獻中發現什麼
4 猶太人日記、政治日記和知識份子日記
5「我要作見證」
6 祕密日記與大屠殺倖存者文學
7 受害者日記的道德反抗
第四章 史達林時代蘇聯日記中的「新蘇維埃人」
1 史達林主義社會中的隱祕日記
2 字裏行間的隱祕時代資訊
3 強制洗腦和「非自由主體」
4 史達林主義下的蘇聯人主體性
5「逆潮流」和「順潮流」的日記
6 日記中的自我改造和政治教育
第五章 納粹體制下日常生活的多重透視
1 研究納粹主義日常生活的不同進路
2 社會史和日常生活史
3 什麼不是社會史或日常生活史
4 納粹主義的象徵與儀式政治秀
5 知識份子的軟弱與妥協
6 納粹的「法治」暴力和恐怖正常化
7 適合日常生活史分析的極權主義主題
第六章 「旁觀者社會」和「自己人社會」
1「旁觀」和「旁觀者社會」的前生今世
2 旁觀者社會和邪惡共謀三階段
3「共識獨裁」和「模糊的中間派」
4 功能性共謀的「裝裝樣子」
5 旁觀者社會和自己人社會
6 史達林主義「自己人社會」中的蘇維埃人
第七章 蘇聯研究中的修正主義與日常生活轉向
1 為什麼不能像譴責納粹主義那樣譴責史達林主義
2 馴服者社會和歸順者社會
3「歷史修正主義」的由來和分化
4 辯解性修正主義:極權主義的恐懼和暴力
5 修正主義的「理解」與「辯解」
6 修正主義的社會史和日常生活史轉向
7 批判性修正主義:對極權主義的曖昧態度
8 極權主義與「社會的人」和「孤獨的人」
9 極權社會及其日常生活
第八章 新聞與學術——史達林時代日常生活的雙重視角
1 外觀視角下的蘇聯生活
2 如何評說蘇聯民眾和蘇聯政權
3 停滯時期的蘇聯社會及其公民抵抗低潮時刻
4 史達林時代的民意難測
5 研究極權主義下「民情」的特殊困難
6 耳語者社會:史達林統治下的蘇聯私人生活
7 口述史中的蘇聯社會和蘇維埃人
第九章 古拉格和納粹集中營的自我文獻
1 集中營文學:極權主義極端狀況下的自我文獻
2「自我文獻」的跨時代演變及其「雙重性」
3 二十世紀的集中營倖存者寫作
4 兩種極權主義的不同集中營敘事
5 史達林主義和納粹主義的差異
6 極權體制下的勞動折磨和勞動改造
7 為什麼極權主義的相似比差異更重要
8 納粹主義和史達林主義,哪個更邪惡?
第十章 旁觀和作惡的社會心理學
1 旁觀者的恐懼與從眾心理
2 道德麻木和作惡的合理化
3 從旁觀者到加害者
4 骯髒的工作和邪惡的人格:蓋世太保和祕密警察
5 殘酷的任務由誰來執行
6 極權主義的殘忍與殘酷
7 個人行為和國家制度的殘忍
第十一章 對納粹主義和史達林罪惡的清算和驅魔
1 對歷史上人道罪行的「清算」
2 關乎清算的「正義」
3 喪失生存價值的「非人」
4 聆聽受害者的聲音
5 假如希特勒像日本天皇那樣被脱罪
6 誰來主持驅魔的儀式
7 命運多舛的「去史達林化」歷程
8 創傷性的過去為何難以消除
9 二十世紀的教訓
結語
Collapsible tab
Add additional product informa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