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曹興誠
輯一 製作思考
起心動念:「怕再不做,台灣會變成香港」/鄭心媚
給下一輪世界和平的備忘錄/羅景壬
媒體即戰場/蘇奕瑄
輯二 專家導讀
透過歷史看見真實的臺灣,凝聚相同的國家認同/曾令毅
一齣為台灣有事施打「預防針」的影視作品:民主主義與自由正是台灣的軟實力/渡邊將人
「台灣有事」的十種劇本/阿潑
輯三 定稿劇本
第1集 戰爭或和平
第2集 蛇仔
第3集 On Air
第4集 Mind Fuck
第5集 兩岸密屍
第6集 金紙
第7集 海倫仙渡師
第8集 反分裂家庭
第9集 突圍
第10集 破膽行動
黑體文化
《零日攻擊》原創劇本書(附製作思考、專家導讀)(限量簽名版)
《零日攻擊》原創劇本書(附製作思考、專家導讀)(限量簽名版)
銷售額
售罄
定價
£28.00 GBP
定價
售價
£28.00 GBP
單價
每
內含稅金。
結帳時計算運費。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說明
內容簡介
★連俞涵、杜汶澤隨機限量簽名版★
十個不同面向、不同類型的故事
講述台灣人心中對戰爭的恐懼
一部只有台灣人能說的故事
給下一輪世界和平的備忘錄
「台海危機從來不是新聞標題裡的概念,而是壓在每個台灣人胸口的壓力──那種已經活在戰爭的陰影中,卻逃避去談,因為,面對大國的壓制與侵略,我們是如此無奈與無力。談了又能如何呢?台灣人只想保有現在的生活方式不要被改變,這個願望看似卑微,卻也無限遠大,在國際局勢如此巨變的狀況下,這個小小的東亞島嶼,能不能承載對自由的向望,航向未來?」──《零日攻擊》製片人、編劇統籌鄭心媚
俄烏戰爭衝擊、美中對峙,台海戰爭一觸即發,兩強夾縫中第一線的台灣,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這個位於東亞太平洋上的小島,與中國關係千絲萬縷;一直以來也仰賴美國提供軍事協助,以「自由中國」的名義,從冷戰時期一路與中共對抗到現在。
在兩強對決及中共對台灣發動的新形態戰爭──混合戰中,台灣該如何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處在這裡各懷心計的人們,又如何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威脅;屈服於壓迫與名利的誘惑?還是惶惶不安地逃離家園?抑或在危難中求得自身最大利益?台灣人如何面對和抵擋即將面臨的戰爭脅迫?如何在危機中掙扎求生與抉擇?這是《零日攻擊》深入探討的人性議題。
《零日攻擊》以廣受歡迎的《黑鏡》詩選劇集模式,呈現各個創作者不同的觀點與風格,卻具有內容上的一致性,講述同一主題──台灣島內經濟、政治、宗教、媒體、網路等議題,及各個不同面向的紅色滲透景況,可謂擁有全面的觀點。
《零日攻擊》是台灣首部對國際發聲,集結台灣十名金獎導演,講述台灣內部面對台海戰爭危機景況的劇集。故事在戰爭倒數間進行,每集間的主配角互相勾串,直到最後一集尾聲,所有角色的逃亡與醒悟,串起這個詩選劇集,讓每段故事看似各自表述的同時,又擁有影集類型的鉤子與串連並前後呼應。涵蓋人文關懷與國際局勢觀察、囊括本土優秀團隊的《零日攻擊》,受到國內熱烈的討論及國際媒體的熱切關注。
「戰爭早就已經開始了」,既是《零日攻擊》的台詞,也是創作核心。《零日攻擊》原創劇本書收錄製作思考、專家導讀和十集定稿劇本,在台海局勢緊張、全球高度關注台灣的壯況下,極具參考價值。
《零日攻擊》原創劇本書收錄製作思考、專家導讀和十集定稿劇本,在台海局勢緊張、全球高度關注台灣的狀況下,極具參考價值。
「這部劇不是預言,而是一面鏡子。它映照的不是戰爭,而是我們在危機逼近時,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會恐懼、會動搖,但也可能,會用力去守住心底最後的一塊土地。」
推薦人
王 師|牽猴子共同創辦人
王小棣|導演
矢板明夫|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
朱福銘|黑熊學院執行長
朱詩倩|金鐘導演
汪 浩|國際政經專家
林穎佑|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張茵惠|SAVOIR影樂書年代誌總編輯
黃兆年|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劉玉皙|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專任副教授
劉 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盧建彰|詩人、導演
(按姓氏筆畫排列)
「《零日攻擊》是一段引人入勝的旅程,帶你探索中國共產黨如何利用人們的恐懼和欲望來發動認知戰。中共在認知戰上越成功,台灣保持民主與自由的可能性就越低。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零日攻擊》的製作團隊和演員們將一道強烈的光束投射到北京在台灣及其他地方所進行的隱密、犯罪與腐化的活動上。」──博明(Matt Pottinger),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迫行動》編者
作者介紹
鄭心媚
從新聞編輯室到職業編劇,始終捕捉著台灣政治與文化現實的脈動。作為金鐘獎得主與前新聞記者,以擅長描繪東亞民主、媒體與身分認同的張力而聞名。主要作品有:《零日攻擊》、《商魂》、《鏡子森林》、《國際橋牌社》、《奇蹟的女兒》、《燦爛時光》等。
羅景壬
金獎廣告導演,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1996年起從事劇場/電視節目企劃、編導等工作。執導包括台灣、中國兩地的商業廣告片超過1500部。
蘇奕瑄
大學畢業後進入巴黎法國自由電影學院學習電影導演實務,作品兼具人文關懷與影像敘事張力。以《公視人生劇展-青苔》獲得第53屆金鐘獎電視電影獎。其他代表作品:《失物招領》、《家族無共識》、《返校》、《青春並不溫柔》等。
曾令毅
淡江大學歷史系兼任副教授。
渡邊將人
芝加哥大學碩士、早稻田大學博士、慶應義塾大學教授。
阿潑
文字工作者。
許世輝
1983年生於台南。曾參與劇組工作,現專職編劇工作,擅長將社會觀察與鄉土情懷融入創作中。曾以《沉默風暴》獲優良電影劇本首獎、《1989:叛國青年返鄉必修課》入圍優良電影劇本。並以《講話沒有在聽》、《查無此心》分別入圍第24、25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編劇。
丁啟文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和哲學系雙主修畢業,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劇本創作藝術碩士。劇本曾多次獲台北文學獎,短片作品《失去》曾入選台北電影節,並獲金穗獎評審團特別獎。入圍金穗獎的作品還有《當代溝通的文本方式》、《高清有碼》、《注意看,這個女人》。
鄭婉玭
作品橫跨電視電影、連續劇、綜藝節目等。2009年以《我的阿嬤是太空人》獲第44屆金鐘獎『迷你劇集編劇獎』,公視《大債時代》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編劇。其他代表作品有:《粽邪3:鬼門開》、《戀戀木瓜香》、《搖滾保姆》等。
黃鵬仁
曾任中天新聞台主播、公視台語台《台灣新眼界》主持人,早期曾與編劇吳洛纓共同撰寫《滾石愛情故事》單元〈最後一次溫柔〉,擅長展現都會關係題材的敘事能量。
林志儒
1984年參與了柯一正執導的電影《淡水最後列車》導演組工作,自此投身於影視產業。其戲劇作品屢獲金鐘獎多項獎項肯定,也曾以電影《牆之魘》獲得印度國際影展最高榮譽金孔雀獎。其他代表作品:《有生之年》、《不能沒有你》、《肉身蛾》等。
目錄
Collapsible tab
Add additional product informations
